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在中国,有多少人爱刘翔?

不严谨地说,应该是个很宠大的数字。

不妨来先看看几个相对严谨的数字。亚运会110米栏决赛,现场7万人挤满,电视机前6亿人端坐,为的只是和刘翔一起经历一段为时13秒的高潮。

在北京奥运退赛的大背景下,刘翔依然受到如此关注,究竟是为什么?

我们试着剖析那些爱刘翔的人们的表现,从中挖掘答案。

1.冬日娜

这是全中国离刘翔最近的记者,甚至可以定性为刘翔的官方报道记者。两人的接触可以追溯到2000年。当时尚未成名的刘翔,在全国110米栏大奖赛上海站比赛中首夺第一。身为央视记者的冬日娜去采访这个17岁的青涩男孩,后者在得到“央视记者采访”的确认信息后,马上对着镜头反光镜开始整理发型。如今回忆起这一细节,冬日娜仍然印象深刻。

十年间,冬日娜几乎参与报道了每一次刘翔的比赛,见证了刘翔的成与败。这一罕见的运动员与记者之间的和谐关系,在十年时间里,也向公众展示了许多足以成为谈资甚至笑话的片断。早在几年前,就有网友开始编辑“冬茹语录”,整理出众多冬日娜采访刘翔时的“雷人”话语。本届亚运会,冬日娜最新语录是送给史冬鹏的:“恭喜大史蝉联亚运会亚军!”

有人讨厌,当然也有人喜欢。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卡罗琳就称赞冬日娜很优秀,理由是后者帮她联系了几次刘翔的采访。

当然,别人的喜欢或讨厌,对冬日娜而言并不是最重要。一个事实是,随着刘翔的回来,冬日娜也重新回到人们眼前。所以,当你看到熟悉的刘翔,你也必定会看到熟悉的冬日娜。

[pre]2.史冬鹏 [/pre][pre]110米栏决赛后,有媒体曾用“凡客体”来恶搞史冬鹏。摘录其中几句:追了10年只赢过他一次,不爱刘翔,不爱听他教训“跟住我跑”,不爱冬日娜,不爱听他恭喜我“蝉联亚军”,我不会永远是2,我也想当大王,我是一直想超越刘翔的史冬鹏。[/pre][pre]能理解媒体的用意。看似恶搞史冬鹏,实则替他鸣不平。史冬鹏和刘翔的关系好不好?我们无法给个结论。根据媒体报道及两人的微博交流,至少看上去不错。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作为刘翔光环下的那个人,史冬鹏一定经历了诸多尴尬。两人的实力差距是产生这一尴尬的主因,大部分只知追捧刘翔的媒体和冬日娜则成了“帮凶”。[/pre]被冷落的滋味一定不好受,但是,对史冬鹏而言,冷落和尴尬是不是他最关注的事?

冷暖自知。

我们看到的是,在几年的尴尬中,史冬鹏不断刷新个人最好成绩。

3.孙海平、刘学根、吉粉花

北京奥运刘翔退赛后的新闻发布会,教练孙海平面对镜头,老泪纵横。这一哭,也带出他与刘翔“师徒如父子”的关系。而刘学根和吉粉花作为刘翔的父亲,对儿子的爱自是“天下父母心”,毫无保留。不过,我的前同事李志刚曾撰文,回忆了一次与孙海平、刘学根之间的商业谈判,或许可以补充亲情之外的一些外因。

“我开始试探性地报出一个七位数以上的价格,孙海平用眼睛瞥了一下说:‘不要浪费时间了,这个价格谈都不用谈,和刘翔合作的企业开价都是八位数以上。’刘学根则在一旁用上海话喋喋不休,大致意思是说太低了。一小时后,我在最初的报价上提高了二倍左右,刘学根有点面带笑意了。孙海平也不是刚才的态度了。”

对于这么一段内容,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。在此引用,只是想说明一点,某种程度上,刘翔是一个商品,它的升值贬值都牵动着一个庞大的利益体。

只是如此一来,对于这样一份爱,我们就不能再单纯地理解为亲情了。

4.公众

刘翔夺冠后,某门户网站在一项“您对刘翔未来的期待是什么”的调查中,依然有超过35%的网民选择了“伦敦奥运会冠军,相信他有这个能力”这一项。在所有四个选项中,位列第一。这一结果反映了一个现实,那就是大多数人仍然对刘翔充满期待,人们不相信北京奥会的退赛会成了这一天才的职业句号。

期待缘于关爱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刘翔?

个性魅力、竞技成绩,当然,这些都是原因。他有过重大的失败,有过离开的念头,但从未真正倒下。

夺冠当晚,在接受央视主持张斌采访时,刘翔被问到一个问题:何为体育精神,有人说你应该抬着伤腿走完110米。

是啊,在那些红旗下的蛋的思维里,体育精神应该是“流血”、“牺牲”这样的字眼组合起来的。

但刘翔的回答是:他们不懂。

所以我们爱刘翔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胡海云

胡海云

9篇文章 13年前更新

体育媒体人。曾供职于《体育画报》、《足球报》、《21世纪体育报》、《竞赛画报》,现任《体坛周报》车运动周刊执行主编。

文章
  • 个人分类
全部文章 9篇
  • 文章归档
2010年 9篇